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76|回复: 1

我为什么学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5 23: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已是第二次提笔写这篇文章了,时隔一年之久,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令我思绪万千……   
       今年3月25日我正式皈依,通过一年来在中心与其他师兄的共修和师父的开示摄受,让我对佛教有了正确的认识:佛教修行的精髓,在于如何修心、断除烦恼。没有烦恼的产生,就不会有恶业的造作,从而能使内心保持平静,进而脱离轮回的痛苦,这才是佛教修行的真谛。佛陀并没有教导我们:只要你们拿香拜我,买水果供我,我就保佑你们平安健康、财运亨通;佛陀只告诉我们,人生的好坏与否,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供养、礼拜固然有功德,然而在做这些事时,内心的动机不纯净,或只为沽名钓誉,那么这些作为非但不能添福添寿,反而可能有减损的作用。
        起初我对每周去中心上课是有抵触的,觉得每天工作忙忙碌碌,人际交往应接不暇这些已经让我心力交瘁,哪还有时间去学习!慢慢我发现如果修行真正目的是希望能断除烦恼、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清净,那么修行和生活就没有冲突,反而是我们修行的最好场所:打从你一早醒来,上厕所时就可以开始想:愿自己能舍弃内心中的贪、嗔、痴,就如同舍弃这些秽物一般;梳洗时观想:上师端坐在你的头顶,时时提醒你洁净自己的言行,睡觉时观想上师于心间,时常提醒自己升起诚信与清净心。出门上班途中,偶遇洒水车,新擦洗干净的车子被弄脏,内心顿时万千只草泥马奔流涌现;到了单位,领导面色低沉,不知道哪来的无名火对你一顿数落,感觉自己赤裸裸的躺枪,特别委屈,先别急着抱怨,我们如果换位思考,他也是因为烦恼牵引无法控制情绪,就像早上被惹火的你,也应是被同情的对象,运用想象、同理的智慧,化解即将爆发的怒气,不仅迎刃而解,反而会心生欢喜;朋友买了新车,换了新房子,这时的心情又是如何?是随喜赞叹,还是心生嫉妒呢?如果选择随喜,那打心底随喜的人,就仿佛有捐五百万的功德。相反的,不但没有丝毫的功德可言,反而让嗔恨心在心中滋长坏事而已!同事间可能有处处找你麻烦的人,先别忙着找方法对付他。运用想象力把他当成一位修忍辱的对象,不论这个同事如何刁钻难缠,就当他在为自己消业障。《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讲:“吾以如子护养人,彼若视我如怨仇,犹如母对重病儿,倍悲悯是佛子行。”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把我当仇人,我会以慈母对待重病在身的孩子一般的心来悲悯他。他之所以处处与人作对,难以相处,不正是因心里受无明之苦而不自知,谁忍心苛责一个有重病在身的人?反思自己平日的言行是否有过失,对他造成的伤害诚心忏悔!下班回家的路上,经过花店、珠宝店时,可以观想:将这些珠宝和鲜花供养给诸佛菩萨,不但可以为自己累积功德,也替花店、珠宝店的主人,造下了善业。路上看到车灯、路灯和闪烁的万家灯火,都可以观想成明灯供佛。也许我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供养,但发自内心的善念,也有一样的功德。更可贵的是,这样的方法会让我们举目所及,皆是美好。最直接受益的人,不正是我们自己吗?到了晚上临睡前,把每天的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就好比将这一滴水倒入大海中,小小一滴水和大海结合,变成取之不尽的汪洋,功德善业因此生生不息。
       人生处处是修行,我想应是如此吧!
       我认为修行首先要从修智慧来觉受证悟的法慧。首先要修,慢慢会开悟,开悟之后才会升起智慧,有了智慧才能达到一种境界,这个境界让你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看到自己心中的菩萨和佛性,做到自立利他,这就是我为什么学佛的原因。

       感恩三宝的加持!
       感恩上师的慈悲!
       感恩师兄们平日的关怀!


                                                         班玛珠珠
                                                    2017年11月26日
发表于 2018-9-3 00:1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师兄智慧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GMT+8, 2024-11-23 10:38 , Processed in 0.0860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