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本生如意树
我们经常会在经典或论中见到这些词汇,现收集一些如下,来源为互联网,不当之处敬请师兄们指正。
1、 四大:指地、水、火、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又名四界。界,是种类的意思,谓地、水、火、风四种物体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不相紊乱。亦名四大种。种,有能生的作用,如种子。佛教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四大所生。又把物质世界称为色法。色,分能造色和所造色两类,四大种为能造色,其余一切物体为所造色。
四大之“大”,有两种含义:①相大,如大山大地,大江大海,大山劫火,黑团风、龙卷风等;②用大,一切物体皆为四大组成(所造)。说一切有部认为,四大各有不同的性能和业用,地大以坚为性,有一定硬度,其业用能受持万物;水大以湿为性,有一定的湿度,其业用能使物摄聚不散;火大以热为性,有一定的温度,其业用能使物成熟;风大以动为性,有一定的动力,其业用能使物成长。四大分内外两类,动物体内的四大称内四大,动物体外的四大称外四大。四大又有实假之分。从四大的坚湿暖动诸性而言,唯身根能感触,属触处所摄色,为实四大;眼根所见的四大,是形色(地水火风的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形状)和颜色(地水火风的青、黄、赤、白、黑等颜色),属假四大。佛教认为人身亦由四大构成,以此说明人身无常、不实、受苦。《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称:“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
2、 三有:[出菩萨善戒经并大智度论] 三有者。六道众生。各随所作善恶之业。即感善恶之报。因果不亡。故名为有。与“三界”意义等同。
一、欲有: 谓欲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故名欲有。
二、色有: 谓色界四禅诸天。由昔修习有漏禅定。报生此天。虽离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净之色。故名色有。(四禅诸天指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
三、无色有:谓无色界四空诸天。由昔修习有漏禅定。报生此天。虽无色质为碍。而亦随其所作之因。受其果报。故名无色有。(四空诸天指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
3、四无量与四梵住:《胜藏经》中云:“舍利子,未真实发心或未随真实发心之慈悲喜舍四者即是四梵住,现行于三有中;若是真实发心或已随真实发心之慈悲喜舍则是四无量,行于涅槃道之故。”
4、四摄:摄的意义就是大众团结的条件。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慈爱的言语和态度;第三是利行,为大众利益服务;第四是同事,使自己在生活和活动方面同于大众。四摄法是菩萨在众生中进行工作的方法。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必须广学多闻。佛教要求菩萨行者学习五明就是“学”:1)声明,即声韵学和语文学;2)工巧明,即一切工艺、技术、算学、历数等;3)医方明,即医药学;4)因明,即逻辑学;5)内明,即佛学。五明是学者必须学习之处。“学处广大,悲心恳切”是菩萨的条件。大乘佛教号召难学能学,尽一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