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76|回复: 4

学习‘发心’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2 23: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发心’读后感
什么叫‘发心’,众说纷纭。有人说:发心就是特指的‘发菩提心和四无量心’,等等。
我认为,单就这个词来说,发心就是做一件事情的出发点、原动力。也可以说你为什么做这
件事的缘起。
  就说我们信佛皈依吧,为什么要皈依佛门哪?有人为了生意做的更好,发财;有人为了健康;可能多数人对佛教有好感,稀里糊涂就进来了。我就是对佛教有好感,觉得信佛对家庭对家里所有人有好处,这样的发心而信佛皈依。这些都是为了今生世间的利益而发心。正如‘大圆满前行’上说,在闻法时,为了贪图地位、追求名声等今生世间的利益而发心,无论听闻多少佛法也不能趣入正法。同样,皈依佛门也不应该只是为了贪图个人什么好处 。
  ‘大圆满前行’是从两方面阐述发心的。首先,应当观想:轮回中的一切众生都曾经作过自已的父母,“这些具有大恩的众生,虽然欲求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种善法;虽然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法,所想所作背道而驰,入于邪道,非常迷茫,”我们如今皈依佛门、听闻并修持正法“是为了使曾经作过自已的父母、现在为六道痛苦所迫的一切众生远离各自业力所感的痛苦和所有的习气,获得遍知佛的果位。这样的发心在闻法修法时都极为重要。”又说:“修持的善根无论大小,若以方便摄持,称为加行发心殊胜;善根不被他缘毁坏,称为正行无缘殊胜;能令此善根日日增长,称为结行回向殊胜。一切善法以这三种殊胜摄持是必不可少的。”同样,闻法也是如此,闻法方式极为重要,尤其发心更为重要。那么,当我们盲目皈依、在闻法修法时不能以三殊胜摄持——亦即不正确的发心时,那就是表面上的修行人、成为闻法修法的影像而已。所以无论闻法还是修行,应当首先向内反观自心,调正自已的发心至关重要。‘三殊胜’贯穿我们闻法修行的始终,‘发心’跟随我们经历着每一次修法活动。无论是闻法、观修本尊、诵咒、顶礼、转绕,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警醒自已,调正发心,趣入正法。
   发心正确,即发菩提心和四无量心,亦即‘三殊胜’之一的发心殊胜。也有不正确的发心,要不怎么能有‘调正发心’之说呢?!这正是需要我们改变和不断修行之处。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往,菩萨诸学处,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一周之前我早就写好了,因为有些顾虑:看到师兄们都在谈论‘无常’‘暇满人身’等等,而我还在说‘发心’好像不太和时宜。这是次第修学吧。望诸位师兄斧正。喇嘛千诺!
发表于 2012-12-24 17: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来支持一下。
雅灿师兄的精进值得学习,大圆满前行的学习每一次都有每一次不同的收获。感谢分享,让我们有重新温习了发心的内容,也确实学到了之前忽视的。
这里的讨论很自由,没有什么时宜,只要是佛法的探讨,多多益善。只提一点建议,之后的分享可以多一些结合自身和生活的感悟,少一些引用,这样大家就会更有一个实修的借鉴。

帕波随喜合十
发表于 2012-12-24 21: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之随喜,雅灿师兄所讲的均是我们翻开大圆满前行中最开始接触的“闻法方式”,个人理解这可以算得上一个总的纲领,他为我们构建了框架“三殊胜”,告诉我们学习以后的每个支分以及成办任何事情都不应偏离这个框架,然而我们的习气却又总是引导我们“书中最开始的部分都是浅显的”,于是我们经常的在细节中不断纠缠,刨根问底,等理清了也早就跑偏了。同时虽然佛法是要次第修习的,但又都不是独立的,比如,我们不说轮回和因果就和别人谈人身难得,一定少一层说服力。——以上胡言乱语了很多,可能已经不是雅灿师兄所要表达的意思了,这就是上师给我们画的那几个圈儿吧,以自己的所知障去理解别人的话,再所知障的表达给其他人,想哪儿说哪儿而已
发表于 2012-12-26 13: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雅灿师兄!
一字一句的读了一遍,坦白说,没太看懂。
习惯了通俗表达,很多道理这样表述出来,总是不太能理解。
可能是佛书看的太少,也可能自己的次第不够吧。
总之与师兄差距甚远。
还要再读几遍了。

喇嘛千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00: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上俩位师兄的支持,接受建议和提醒。正波师兄说的很对:虽然佛法修行有次第,但又不是独立的。我再补充一句,佛法修行也是循序渐进的,而且学了某阶段的佛法,就要看懂了、吃透了、消化了,并且不断的反复运用到自已的生活中、行动中。随着修行的不断深入,我们自已也不断在改变、递进。就比如‘大圆满前行’中,先讲‘闻法方式’在讲法;讲法中分共同外前行和内前行,外前行讲的依次是: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然后才是‘解脱’和‘依止上师’,没有前面的领会、理解、和反复修行,就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渴望得到解脱的思想境界,不可能很快有‘出离心’的觉悟。斩且先说到这儿,不知我说明白没有?
突杰师兄说没看懂我写的,可能还是我没表达清楚,何谈‘差距甚远’啊!可能书面语太多不够通俗吧。还是谢谢突杰师兄关注和提醒。
   喇嘛千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GMT+8, 2024-11-23 15:06 , Processed in 0.0977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