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99|回复: 0

保定附中皈依演讲比赛13班2组-班玛热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8 14: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论皈依后不能与外道为友这一戒律
                                                                           
                                                                                   班玛热色

     什么是皈依,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而信心又是开启皈依之门的钥匙,我们大乘佛弟子皈依三宝,应当了知佛法僧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应从内心深处生起真实的胜解信,深信三宝是一切时分无欺的皈依处,想到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还是死,任何事情无欺的皈依处——三宝都会知晓。
     那什么是外道呢,佛教和外道的区别就是皈依,未真实皈依佛、法、僧三宝的都统称为外道。
     在皈依之学处,三种所断中最后一点提到皈依僧之后,不应与外道为友,即不能与不信仰佛教及导师佛陀的外道种姓交往。不能与外道种姓交往,在有些版本中也翻译为不能与外道为伍、为亲,正如《涅槃经》中所说:“皈依僧众者,莫交外道徒。” 又如《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中说:若归僧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邪众。又有云丹嘉措尊者在《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释》中所说“中得不失护戒法,学处不共三皈依,不寻皈他断害众,不交外道各恭敬。”
意思都是说我们皈依三宝之后,身口意三门要恒时以佛陀正法为指导,不应当再依止外道的学说、教法等等。
    因为这些外道所宣讲的学说并不是正知正见,如果我们学习听从他们的学说或教法会污染我们的自相续,给我们的修行造成许多障碍和违缘,甚至退失道心。正如《优婆塞戒经》中所说:“智者应观外道徒众。无惭无愧非如法住。虽为道行不知正路。虽求解脱不得正要。虽得世俗微善之法。悭吝护惜不能转说。非善行性作善行想。佛僧寂静心多怜愍。少欲知足如法而住。修于正道得正解脱。得已复能转为人说。是故应当次归依僧。”
    不与外道交往并不是说我们皈依三宝之后就断绝和外道的一切联系,不再来往了。而是说我们不应当再依止这些外道的学说或理念,当然如果我们以三殊胜来摄持的话,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可以接触、学习外道的知识,更好的度化他们。我们仅仅和外道徒在生活中保持必要的生活交往即可,对于我们周围的亲属朋友同事等,我们应当恭敬身边的每一个人,但这并不代表我认同他们的所有主张观念等,否则破坏皈依戒,它的过患是极其严重的。
     同时作为以发无上菩提心的大乘佛弟子来说,不能舍弃一切众生,我们可以尽我们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关心他、帮助他,乃至在因缘成熟时,度化他们皈依三宝。正如阿底峡尊者在《三戒论》时所说:“应尽心尽力地令自他趋入佛门,如果自己有能力,就为别人宣讲三宝的功德,引导他皈依。”
因此,若舍弃皈依三宝,无论修持多么甚深的法也不能列入佛教徒的行列中。作为一名已经迈入解脱道的佛教徒,今后纵遇命难也不应舍弃皈依戒,应精进修持正法。我们如果真正能从内心诚挚皈依三宝的话,那么我们今生可遣除一切损害,后世将获得解脱和遍知的果位,有着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无垢经》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般若摄颂》云:“皈依福德若具相,此三界亦成小器,大海乃为水宝藏,藏合岂能衡量矣?”
    以上就是我们对皈依戒中皈依僧宝后应断行为的简单理解,请各位师兄给予批评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GMT+8, 2024-11-27 06:05 , Processed in 0.1229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