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至尊上师班玛陈来仁波切!
愿一切众生精进修持,早证菩提!
随喜每一位参与的师兄,功德无量 !
就思维难得之喻和思维数目差别两部分大家进行讨论,结合引导文提到的盲龟遇木轭,墙壁啥豆等比喻,大家纷纷表示人身难得,感恩获得了瑕满难得的人身,要好好的修行。
就有些人说:“佛教和其他宗教没什么两样,都是行善的。”对此观点你怎么认为?为什么?你身边若有持这种论调的人,你打算如何帮助他?这个问题,大家发表了各种的意见。
庆波:如果只是行善的话,那么只是积攒了福德的资粮,没有智慧资粮,获得的是人天果报,还是在世间法的范围了。佛陀说的不光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通过六道轮回图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只是行善的话,虽然下一世可能有好点的果报,但还是在轮回当中。
雷莎:佛教和其他的宗教相比是自由的,“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要靠你自身的修行来得到解脱,不是靠外力的帮助。都是行善,但外道的最高境界是天人,还是在轮回当中。佛教和外道的根本区别在皈依。并且对待善的标准不一样,佛教认为利他的事情是善的,利己的事情是恶的。
多敦:对于没有佛教信仰或常识的人来说,暂时用方便的说法教育他,告诉他都是行善,待机缘成熟时再一步步的引导,让他具有佛教的正知正见。如果一下子跟他辩论佛教和外道对待善的标准等问题,会引发别人的反感,从而陷入争论之中。
意西:我认为“佛教和其他宗教没什么两样,都是行善的。”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命题,因为有的宗教的做法本身就不是在行善,如果只是说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就要被处死,这样的做法怎么能说是善的呢,宗教具有信仰性,但如果自我不经过论证或考察就盲目的相信的话,这样是很可怕的。一个宗教善恶的标准源自于他的教义,佛教讲究慈悲,发菩提心,他是具有包容性的,因此他很宽容。对于没有信仰佛教的人,说明他现在还不具足瑕满的人身,他的障碍还很多,所以我们要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愿他早日趋入正法。
德加吉:佛教具有包容性,发菩提心也是和其他宗教的区别,佛教讲究众生都有佛性,只是被无明业障覆盖,所以要修行清净业障。同时自己也要精进修行。密勒日巴尊者说过,如果自己不明白的话,你去度别人好比是盲人引路,也许会把他带入深渊。对于不信佛的人,你和他谈论教义,他也许会有抵触情绪,可以从行善的角度上来加以引导。
赵师兄:我们不要陷入一个怪圈,学佛的目的不是要把他推销出去。有句话说的很形象“千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要刻意的去推销佛教,你作为一个佛弟子,在他身边,用你的所作所为去影响他,就已经在他的意识里种下一个菩提种子了,等待机缘成熟的时候。你已经给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并不需要非要用你的观点驳倒他,非要和他争得脸红脖子粗。你不用和他争,只要你出现在他的面前就已经是在影响他了。
德加吉:有人问过上师,说佛教讲究慈悲,武则天是个佛教徒,但她杀了很多人,这如何解释。上师说武则天作为一个佛教徒,一个居士,印了很多经书,做了很多对佛教有益的事情。同时她作为皇帝,要治理整个国家,要用各种手段来管理国家。我的意思是说看你站着哪个角度上看问题,有人是站在自己生活的角度上用自我的观点来评论佛教,这样有时是会有过失的。
雷莎:做任何事,都要用三殊胜来摄持,要会发心,会回向。密法是讲究次第的,我们一开始讲如何闻法,如何发心。资粮是如何积累了,如果不用三殊胜来摄受,那么你积攒的福报是能是攒一点然后用一点,像一个两头都开口的米袋子,你积攒了,然后愿望达成了,然后福报抵消了。你的吃饭、喝水、穿衣都是有定数的,吃一口就少一口。如果你吃饭前先供养佛,则能不断的积攒资粮。否则只能是不断的消耗你的资粮。
热色:藏传佛教非常殊胜的一点是学佛有次第,有非常好的学习体系,从初入佛门学习什么,到完成了这部分学习下一个阶段学习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在我们汉传佛教中不多见,我们按次第一步步的学习,把基础打牢,往后学习就顺理成章,乃至今后学习更深的密法就会非常顺利了。
以上资料是根据小组讨论整理而成,欢迎师兄们批评指正 并以此为契机带来更多的智慧。
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圣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矣,惟愿速得金刚持。
若有些许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早证菩提!
喇嘛千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