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27|回复: 3

关于“三轮体空”的一些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3 10: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在学习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发殊胜菩提心”一章中,学习了六度,其中在讲布施度中具足智慧度中讲到“三轮体空”的概念,后来小测中还出了一道关于三轮体空的题,大家不是太理解这个名词,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指正,共同进步。

三轮体空的定义

布施可分为有相布施与无相布施二种。有相布施,指世间上一般人心希果报,执著人我的布施,所以又称为世间布施;此种布施,只能得到有漏的人天福报,报尽又再堕落,所以不是究竟的布施。无相布施则与有相布施相反,在布施时,能体达施者、受者、施物三者当体皆空,而无所执著,因为能超越世间的有漏烦恼,所以称为出世间布施。又因为此三者有如车轮一般,能辗断烦恼惑障,所以也称为“三轮体空”。三轮体空的布施,能使我们越过生死海,与众生同登涅槃彼岸,因此称为“布施波罗蜜”,即六度中的“布施度”。

此出处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8·749a)︰‘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宗泐、如‘世人行施,心希果报,是为着相。菩萨行施,了达三轮体空故,能不住于相。三轮者,谓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也。佛告善现︰应如是不住于相而行施者。盖欲菩萨降伏妄心也。’

此外,《法界次第》卷下之上载(大正46·6866)︰‘若布施时,施人、受人及财物三事皆空不可得,入实相正观。’或谓三轮之相有粗细,即施者于自身起慢心,对受者怀爱憎之念,对施物生惜心,是为粗三轮相;未达万法如幻之理,执有实我法而布施者,此为细三轮相。

那么对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轮之空,是这样来描述的:
(1)施空︰指能施之人体达我身本空,既知无实在的能施之我,布施时便无希求福报之心。
(2)受空︰指既体达本无能施之人,故对受者不起慢心。
(3)施物空︰指了达资财珍宝一切所施物品本来皆空,对所施物品不起贪惜心。

三轮体空的内容

空,是宇宙万象的真理。三轮体空正是空理的最高体证与实践,我们可以概略的就三方面来说明其中的妙义:

1.人我二空:结合《阿毗达磨俱舍论》中学到的内容,众生之所以常常感到烦恼,是因为来自内心的执著妄想,以为六尘境界(六境)是实有的,因此产生我、我所的观念,使身心成为五欲六尘的奴役。布施行善,心存贪念,结果因为心有所系缚,不但功德减少了,自己的心情也受到受者、施物等外境的影响。其实,五蕴和合的身心是假聚之有,刹那生灭,所以那里有能施的我呢?既然能施的我了不可得,当然也就没有受施的对象,这就是“人空”。又因为诸法是五蕴和合而成,所以施物当体即空,法执也就跟著去除了,这就是“法空”。三轮体空的布施,使我们从二空里去除对人对法的执著,是自他二利的菩萨道。

2.一切皆空:做到人空和法空还不够,还必须把“空”也完全空掉。因为佛教说空是要我们荡除执著,如果执著有一个“空”的存在,根本法执未除,反而病上加病,须知在分别思惟上所执的空,它的自性也是空的。三轮体空就是要我们釜底抽薪,从根本上破除一切颠倒妄想,从体性上斩断一切执著。

3.真空妙有:虽然本无一法可得,但是诸相宛然,不可说无。当我们以智慧观察诸法无相无我、毕竟空寂以后,般若慧现前,这时我们的心与外界合而为一,自然而然地就能随顺幻“有”,以善巧方便,大作佛事,布施行善,这时才可以说是真正的通达法性。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日光明照,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终日布施而不见布施相,不著空有相,这就是三轮体空的布施了。

用青原行思禅师的一段话来形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三轮体空的应用

以下就六波罗蜜的余五波罗蜜为例,概略解说三轮体空在修行上的应用:

1.持戒波罗蜜:如果能拥有般若空慧,虽然自己坚持净戒,无有毁缺,却不会执著于“能持”、“所犯”之相,所以菩萨恒以平等心广度众生。
2.忍辱波罗蜜:如果能拥有般若空慧,虽然自己安住于忍力,度化有情,却不会执著于“能忍”、“所忍”及度化众生之相,自然不起嗔爱之心。
3.精进波罗蜜:如果能拥有般若空慧,虽然勇猛精进于学佛修行上,却不见有精进修行之相,能不畏生死,不断烦恼,任劳任怨,忍疲忍苦,以化导有情为己任。
4.禅定波罗蜜:如果能拥有般若空慧,虽然享受禅悦法喜,却能不生味著,故能恒以大悲心、自在力,安稳众生。
5.般若波罗蜜:如果能拥有般若空慧,则能照了诸法本性空寂,而知佛魔不二、生灭不二,乃至烦恼菩提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故能随缘不变,处处行道,无有挂碍恐怖。

此外,拥有“三轮体空”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享有随缘不执著的快乐、解脱不企求的快乐;心中有了“三轮体空”的观念,人情的冷暖淡薄,不能动其心;物质的匮乏贫困,不能挫其志。心中常怀“三轮体空”的人,不企求他人的爱护、关怀,能将温暖、慈悲布施给别人。因为心中本来无所求,所以不曾失去什么,纵有所得,也视为多余的幸福。所以,“三轮体空”是真空妙有的具体表现,是知足常乐的最高意境,是随手可修的人间佛法,是悲智双运的菩萨道行。
发表于 2015-5-14 20: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帕波师兄,第一次看到这么详细的解释,只是行持起来不那么容易,但心里有个弦就是好的,如同三殊胜一样,可能慢慢会从1/10000逐渐到2/10000也是进步,共勉!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4: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师兄说的对,学佛也是要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挂起这根弦。
向师兄们学习。
发表于 2015-5-15 20: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络讨论中是我提出了这个疑问,没想到这么复杂.而帕波师兄查阅了大量资料,旁征博引,给解释得这么详尽.向你学习这种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但'三轮体空'理解起来还是很费劲儿.
通过你的解释,'三轮体空'从布施引入到拓展.应用,使我对'心经'里的名词如'般若波罗密'等有了进一步理解,使自已的思维拓展到无限的空间,想以前从来没想过的或不敢想的,心里充满了喜悦(不敢说是法喜),认真学习'大圆满前行''俱舍论'等善知识,做好'闻思修,精进修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GMT+8, 2024-4-26 07:42 , Processed in 0.1144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