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76|回复: 3

2018.10.18授课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30 11: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的十月十八都是中心的吉祥日,早些年都是大家一起为老师庆生。后来老师为了怕成为世间法的活动,就改为当天以法会的形式来体现。而后来就索性取消了,改为每年的考试时间,并改为藏历十月十八(因为更接近每年授课结束后复习考试的时间),让这个日子对大家变得更有意义。
今年的十月十八,极为有幸老师莅临上海,大家也甚为欣喜,因为由于我们这边今年没有学习,所以老师已经很久没来了。于是大家也想籍此机会聆听授记,给自己的灵魂洗个澡。

大城市的生活像极了阿修罗,每天忙忙碌碌,只要稍微跟不上节奏,就会掉队。因为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前程/钱程不停奔忙,每件事物都可能成为名利跃迁的机会。所以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大家都在尽量保持队形不掉队。而老师的莅临让我们有短暂的机会告别修罗,回归一下人的生活。
随喜供斋的师兄,晚宴丰美,食之有味。往往这样的氛围应该配有插曲,才不扫兴。而这样的机缘恰恰给老师教化我们提供了契机。

留念

每次的聚会留念必不可少。以老师雷厉风行的个性,从来都不喜欢我们做事拖泥带水的。而每次的拖泥带水老师必然不会错过机会,演出戏,上堂课,这次亦不例外。由于拍照留念的等待时间过长,老师觉得浪费了大家太长的时间,就愤然离席。只留下当事人的惊愕,进而是委屈、愤怒和反击。因为自身觉得从程序上没有问题,从人情上讲就是老师的失礼了。

剖析

回到住处,每个人都陷入自己的情绪中。空气略显紧张而尴尬。部分人因为跟随老师多年,习惯了这样的流程,而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在大城市养尊处优的人来说是人生罕见的遭遇,王子公主的待遇习惯了,岂能容许别人的“轻贱”?
老师首先问:“如果这是你们自己的公司,对你们自己的领导,你们敢这样吗?如果在公司里你们这样表现,结果可想而知。那么为什么在我这里你们敢如此呢?因为我们没有经济利益关系,而且好多时候你们骨子里跟我相处有回报的要求。一旦付出了没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或者不习惯了以往相处的惯性,自然心生不满。那么我再问你们,我对于你们是什么?是老师?是朋友?还是利益伙伴?”

大家漠然不语。

“如果我们是朋友,那我觉得我今天的做法肯定有问题。因为我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你们对我也非常好,我有什么理由对你们发脾气?”
“如果你认为我是你们的老师,那么你们这样的表现肯定有问题。虽然你们是世间法的公主王子,但你们是佛教徒,我是你们的老师。在你们抢白的时候想过这个框架吗?五年级的课都学完了,而这些课程真实留给了自己什么呢?要么能讲课、要么能弘法、要么能修行。如果连这样一点点“委屈”都受不了你们以后还能干什么呢?”

有素质

“我们建立中心的宗旨是传播佛法,度化众生。而这个氛围是由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构建的。所以每个人必须是人才才可以,而人才必定有素质,即可以吸收佛法的精髓并如理表法将这样的精髓如法传递出去。让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人走出去的时候都能实现自我升华,成为更好的人。如果团队里都是像你们今天这样“有素质”的人,那么这个目标可能实现吗?”

听到此处,不禁感慨,这个话题是十年前老师自己开课的时候就在讲的问题,如何摆好自己的位置,如何理解别人,如何搭建自己的平台,成为佛法和信众之间合格的桥梁。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呢?如果不能成为合格的传播者,能否成为不破坏团队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呢?自己深感汗颜。

人文关怀

当今社会,最欠缺的不是技术,因为每天新技术层出不穷,目不暇接。而在物质高度发达的同时,灵魂却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了。能用物质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谁会考虑改变自己的惯性,而一旦物质解决不了的问题出现时,那种无助和茫然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此时的人文关怀无异于雪中送炭。而这种关怀并非洗脑式的“绑架”或者做秀式的关爱,而是设身处地地将自己换到对方的位置,推己及人,继而帮助别人摆脱困境。即从思想上帮助别人,这种事是最难做的,也是菩萨在实践六度万行。而多年来,自己耳濡目染老师是如何实践这种关怀的,不说衣食住行,家庭工作生活,甚至别人的每一个念头他都需要去照顾,作每一个决定都要权衡很长时间才去实施,确保对当事人有帮助并不伤害到当事人。甚至不顾惜自己的身体。24x365的电话/微信轰炸,全部是倒垃圾或者求助的。换做是我们,别说常年,一天能做到吗?如果说这是菩萨度化众生的使命,那么我们自己扪心自问,既然我们也是佛教徒,口口声声说的都是利益众生,如果连一天这样的事情都做不了,何谈利益众生呢?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老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老师继续说:“据我现在的观察,你们目前的团队几乎没有人文关怀。当然造成这样的局面最大的问题是团队负责人的原因。因为他自己心眼特别小、不慈悲,不懂得照顾别人。既没有如何发展团队的战略,有没有带动团队进步的战术。除了要求别人,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几乎什么都干不了。可取的地方就是脑子笨,所以不会害别人。所以你们以后要多些人文关怀,不然如何发展?如何传播?”

“除此之外,一个团队应该群策群力,共同面对出现的问题,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彼此之间传闲话。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且不说考虑因果,从世间法上来说,合适不合适是不是也该考虑到位呢?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而这种规矩并非世间法的强迫形式,而是如何管理好自己,摆好自己的位置。如果每个人都能如此,那团队的长远发展自然不是问题。”

利益关系

“我从很久以来就在中心立下规矩,彼此之间不能把利益关系带进来。如果有了利益关系,就容易出问题,破坏了坏境。彼此之间的相处也不纯净了。因此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帮助,但不能通过利益关系建立联系。
曾有有位经济条件不错的学生跟我说,给另外一个学生投资,让他专职做中心的事儿,生活保障由他来供给。这样的事儿不止一次提及,都被我否决了。因为我希望的是每个人自己去自力更生,用自己最干净的心去做事,而不是有利益牵扯。没有什么比干净的心更值钱了。”

主人翁责任感

“这个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传播佛法度化众生是每个人的使命,所以做事情全部靠自觉性,即发心。我不能强迫你们任何人,也不会给你们开工资。所以每个人不能拒绝成长,躺在自己舒适的惯性中享受,找感觉。如果这样,那么这里就不适合你。我们需要的是精神独立,自力更生,同时能惠及更多人的人。更不希望你们做事是因为利益关系的原因。而这种主人翁的精神恰恰就是对佛菩萨菩提心的传承。所以还是我一直再说的那句老话,说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才重要。”

眼力见

“从我这次来就在观察你们每一个人,我发现好些人根本没有眼力见。而这个眼力见说白了就是照顾别人的心,这可以体现在与人共处的每一个细节。中心每年去山上的人我都要求他们去排班,负责大家的衣食住行,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有这个眼力见,培养你们照顾别人的心,从每个细节做起。可现在我发现你们中的好多人都很麻木,眼睛里没有别人的需求,也把别人伺候自己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儿。其实这些素质的培养本应该是在孩童时代父母就该做的,可是为什么到了你们今天这个年纪却依然如此呢?我不像去否定你们的家庭和成长环境,不过为了你们的长远发展,这样的闲话我还是“不得不说”。因为如果你们不是个善良的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慈悲的人。而善良的人一定是时刻摆好自己位置,知道别人需要什么,自己如何配合的人。如果这些基本的地基都不具备,那么学了再多的课程,你们也只能成为学舌的八哥,而不是真正的人才。”

老师的话题一个接一个,照顾到每个人,也敲打到每一个人。具体给每个人留下了什么,应该只有自己知道。直到午夜时分,才散场。

大家走后,老师又单独开示了今后长远发展的一些规划,尽管大部分内容自己觉得非能力所及,不过如果不去实践,或许永远没有能及的时候。
夜何如其?已是凌晨三点多了。带着复杂的心情如寐,但又要保持警醒,因为五个小时之后,老师即将奔赴下一个征程。

如果有心,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意义。如果无意,那么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压力。无论我们的分别心如何遣卷,老师的方向都不会改变。是前进、是温水煮、是逃开,一切都在自己手中。
发表于 2018-10-30 16: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随喜师兄的整理和分享,看过后感觉自己非常非常的惭愧,虚度时光,怨天尤人,混吃等死,一言难尽。借用师兄的最后一句话:如果有心,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意义。如果无意,那么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压力。  希望每个人都能升起一分主人翁的责任感,每分每秒都是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6: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仁钦师兄的示现。我们只能更多地关照自己的心。
发表于 2018-10-30 20:22: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师兄的文字分享,如同自己身临其境,每一句话都值得自己深深思索,学佛永远是自己的做自己主的选择,愿远离杂染时刻保持“干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GMT+8, 2024-3-29 19:38 , Processed in 0.2372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