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63|回复: 2

自由佛学院的学习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01: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09年11月28~29日

地点:自由佛学院
喇嘛千诺!
这两天是自由佛学院的第二堂课,也是中老年受众的第一堂课。

1.学习摸式

对于诸如我等这些在家的所谓学佛人,由于不具足根器和福报,没法真正地出家成为合格的修行人,所以根本无法以寺庙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而上师悲悯我等,以圆融的方式开立此自由佛学院,让我等根器下劣之人也有缘开始学习佛法。

2.学习的宗旨

通过学习,发现并接受自己的缺点,从而改变自己,首先使自己驱入正确的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不断完善自己,直至究竟。

2.1 何为框架?

2.1.1 在谈框架之前,先来问个问题。什么是人?

从直立行走,到有思维能力去改变自己等等,答案各不相同。最终的正确答案是:

会听、会说的才是人,即通过接受智慧去自觉,通过智慧去觉他。

现在反过来问个问题,不会听、不会说的是什么?正确答案:

是愚痴。

问题三:能听、能说的是什么?正确答案:

学舌的八哥。

问完了三个问题,现在来重新反观自我,自己现在是什么?然后就会明确我们要学什么。而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从不会听、不会说的愚痴到一个会听、会说的智慧的经历。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明确的就是框架。

2.1.2 佛法与世间法

在引入框架之前,我们需要继续引入佛法和世间法两个概念。

世间法:即为了获得世间的财富、权利、地位等等所行持的一切行为。之所以称之为世间法,是因为它根本不具备解脱轮回之因,而是随贪嗔痴三毒不断轮转的过程。

佛法:即通过对智慧的学习从而对治贪嗔痴三毒,不但使自己摆脱而且自觉引领他人摆脱轮回并获得圆满智慧所行持的一切行为。因此,从根本上说,二者完全不同。

2.1.3 通过如上的阐述,就可以引入佛教框架的概念了。

皈依:学习佛教,首先需要皈依,无论是三皈依还是四皈依,我们皈依的都是究竟圆满的佛的智慧,而不是你我他的所谓智慧。如果不具有这种皈依,根本无从谈及佛教。

发心:包括小乘的出离心和大乘的菩提心,因为我们要修学的是大乘佛法,所以应该发大乘的菩提心。

2.2 学习方法

在讲学习方法之前,我们继续引入两个概念。

2.2.1 前行、正行、后行

此三者也可被成为发心、正行和回向,即做任何一件事的初衷、行为过程和最终目的,而初衷和最终目的往往是对应一致的。之所以说是任何一件事,是因为这三者可以同时在世间法和佛法的体系中成立。

2.2.1.1 世间法体系

做任何世间法的事情,同样需要有个初衷的规划、中间的执行和最终的目的。以扶盲人过马路为例,想要去帮助盲人过马路的想法就是前行,而如何搀扶他过马路的过程是正行,最终成功将盲人送到马路对面是最终目的。诸如此类的事情都属于世间法范畴内的三行,不具有佛法的框架。

2.2.1.2 佛法体系

之前我们对佛法有过定义,那么在这个体系里出现的前行(发心)、正行和后行(回向)若以殊胜行持,即可以被成为三殊胜了,即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和后行回向殊胜。

2.2.1.3 案例分析

以上像八哥一样讲了三殊胜,那么真正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行持才是真正的三殊胜呢?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是每一个念头又该如何行持呢?下面举例分析。

案例:我在佛堂里天天供灯。

案例分析:供灯不重要,供灯的方法很重要。

a. 点燃一盏灯,置入佛堂,然后离开;

b. 点燃一盏灯,置入佛堂,然后发愿:愿以此光明供养上师十方诸佛菩萨,求诸圣众护佑我从此不再害怕黑暗、遭遇厄运、福报财富增长;

c. 点燃一盏灯,置入佛堂,然后发愿:愿以此光明供养十方诸佛菩萨,求诸圣众以智慧之灯照亮我的愚痴黑暗,获得究竟圆满的智慧,并将此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希望他们也能早日获得究竟圆满的智慧;

从以上三种过程中,可以清晰明了地辨别出,过程a根本没有框架,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别人这样做,我也这样做,如同上述的八哥;过程b有框架,但是是世间法的前正后行,因为满足的还是自己世间法的贪欲;过程c则可以被成为圆满的三殊胜,符合了佛教的实际框架。

或许有人会说这个案例太浅显,一目了然。那么就以我们的修行和生活为例吧。很多修行人有座上座下之分,即修习佛法的时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在修习佛法的时候,比如顶礼、观想、念咒、念经、共修等等,若以过程c的方式行持,同样可以称为三殊胜,那么座下的时间我们怎么过呢?继续引证上面的佛法和世间法。

圆融

之前说过,佛法和世间法是截然不同的,然而佛法的智慧是究竟圆满的,所以可以圆融世间法。这句话依然像八哥,那么究竟如何圆融呢?继续来说座下的事儿。座下的事对我们在家人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行、食、睡及工作/学习等等细节。然而每一个座下的事儿同样是自己修习佛法的机缘。比如走路的时候可以念咒、可以将皈依境/上师观想于右肩,吃饭的时候可以喉间供养皈依境/上师,睡眠的时候可以将皈依境/上师观想于心间,工作学习的场所可以观想为清净的佛刹,周围与自己互动的人观想为佛菩萨的化现,以清净心来对治,增益自己所不能…… 诸如此类的等等等等,都是我们修持的对镜,所以对于合格的修行者而言,座上座下只是形式而已。但这些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的就是完整殊胜的发心、正行和回向,哪怕只是清净的念一句咒语。

2.2.2 所知障

讲完了第一个概念,接下来说说第二个概念:所知障。即由于对事物本质的认知程度有限而形成的一种对事物的人为理解,即“我认为”。那么这一概念同样需要在世间法和佛法的两个体系内去讨论。

2.2.2.1 世间法体系

我们举个直观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由于时代变迁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当中的细节被越来越到地细化了。比如吃饭的时候,我们要用餐巾纸,五谷轮回之后,我们要用卫生纸,而这两种纸的功能是被人为界定的,只是满足不同功能的一种人为分工,而实际上都是纸,倒过来用不可以吗?想必只是人为的障碍罢了,此乃世间法之所知障。因为这种障碍,导致了我们在生活中对很多事情的执着和烦恼,从而随着贪嗔痴三毒流转。这个所知障可以简单称之为“我的世界观”。

2.2.2.2 佛法体系

通过上面对框架的明确,进入佛教的框架,开始修习佛法。由于有我执的存在,这个过程从一开始就确定在一个所知障的圈子里。即“我自己的佛教世界观”。当然这里包括了自己眼中的外器世界和内情众生。这个概念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表示:
所知障.JPG [
通过如上图示可知,在获得圆满智慧之前,我们对佛法的一切认知都是所知障(当然我的图示也是所知障的一种体现)。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所知障从而驱入圆满智慧呢?这就是学习方法。

2.2.3 学习方法:

2.2.3.1上师

之前的皈依中我们说过上师是佛法僧三宝的总集,因此上师即代表着究竟圆满的智慧,是我们所修所学的宝藏所在。因此在这个修学过程中,依止上师必不可少。

2.2.3.2 闻法方式

当上师讲法时,讲法之地为清净刹土,讲法之上师为佛陀,闻法之人为佛子,并以殊胜菩提心摄持。这种描述同样是八哥,那么接下来就是学习方法了。

2.2.3.3 方法:在自由佛学院中,学习的方法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智慧.JPG

当上师用圆满智慧讲法时,听者A和听者B都在用自己的所知障来理解。也就是上师说的:“你们在听自己的法,不是智慧的法。”因为有了这种所知障,当听者A变成说者A时,便用自己的所知障来阐述上师讲的法,同时在听者B的头脑中又重新形成了一个所知障,而当听者B变成说者B时,用如上的所知障来理解之前互动的法,这时又在听者A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所知障,如此往复循环。而最为重要的是,上师在这个过程中与听者和说者之间的互动,这个互动中上师用圆满的智慧不断打破听者和说者的所知障,使听者和说者的所知障越来越少,逐渐驱入圆满智慧。

一言以蔽之,就是开始讲的:从一个不会听、不会说的愚痴,到一个能听、能说的八哥,最后变成一个会听、会说的智慧。当理会了这层含义,我们再读佛经的时候,想必会有另一番理解了。

那么这个互动过程中又如何体现前行、正行和后行呢?请见稍后文章!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圣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发表于 2011-1-13 10: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上师
喇嘛千诺
发表于 2011-1-17 16: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师父法体安康,法轮长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GMT+8, 2024-11-23 17:19 , Processed in 0.1391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