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95|回复: 0

【20140316】沈阳中心微信群讨论——闻法方式六垢之外散、内收、疲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4 08: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顶礼上师!本周由班玛嘉措师兄担当主持人。展开对闻法方式中六垢的后三分之,外散、内收、疲厌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记录如下,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请师兄们斧正:

主持人:今天我们开始讨论六垢的后三分支:外散、内收、疲厌、有没有哪位师兄可以谈谈对外散的理解?
外散:
宁贝师兄:眼识贪执于色,在生活当中,我们的眼睛喜欢看好的,鲜亮的东西,比如有时候我们对外界美好的美景,华丽的衣服,这些贪执于外界的东西属于外散。还有我比较喜欢看韩剧,但对课本看不进去应算是一种外散。

藏龙师兄:外散这一部分内容非常多,值得我们仔细讨论一下,书上第一句话:心识散乱六种外境是轮回一切迷现之根本,一切痛苦之来源。那我觉得,我们对这句话的认知需要仔细考量,如果把这一点考量理解明白,对我自己的修行和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点。

正波师兄:我想先总括的说一下。我们众生有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分别对的是五根,五根是产生识的根本,意识是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五根执着外境时候所产生的。我们一提到轮回,就要对应我们所学的六道轮回图,结合六道轮回图的十二缘起,十二缘起中有一缘起叫六入,触,受,爱,取。实际在我们产生六识之前,被称为六入,对于外境接触后产生一种感觉,就叫做受。产生受的缘起后,我们就产生贪爱的痴心就有了爱的缘起,因为爱的缘起就产生了取。我觉得上面这句话,和十二缘起对的上,也就是我们轮回与六道的原因。

主持人:随喜正波师兄,为我们铺垫了六识,五根,六尘等理论基础,大家有什么更深的理解或者是疑问?

藏龙师兄:当我们身处六种外境产生贪执时,就应当有所意识,能够控制自己的心念。

正波师兄:我想处于我们这个时代,受到的诱惑太多了,比如各种好看的电视剧,音乐等,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处于贪执中。

主持人:关于眼识贪执色法,书中以“飞蛾扑火“形象的比喻,飞蛾本身可能认为并不是火,奔着一种光亮飞行,而最终的结果会很悲惨。我们都熟知”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来形容飞蛾的一种愚蠢,可回头想想,自身是否也沉溺于实际生活里,对漂亮的衣服,酷毙的跑车,帅哥,美女等,自己的分别念对这些事物认为“美”的色相产生执着呢?

助美师兄: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比较发达,像我这样深受其害的人比较多,电影,动漫,图片,游戏,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咨询,充斥着我们的六根,让我们产生很强烈的贪爱的这种东西。所以从现在的这个角度看自己,能够清晰明了的看到自己当时迷乱的状态。

宁贝师兄:之所以贪爱外境,我想是一种是我执,另外也是一种无明,贪爱一种东西能够让自己感到愉悦,可是没考虑到因为这种贪心恰恰是会带来种种痛苦。

藏龙师兄:在书上后面有这样的一句话,“耳识贪执声音,使得野兽笔名在猎枪之下”,我想不知道对不对的上茬,后面我们可能学到一个案例,藏地寺院有一个法轮两边有两个动物,这两种动物特别喜欢音乐的声音,每当听到音乐的声音,就会忘记自己,修行人以借此来形容闻法时的一种期望的状态。当然,也让我联想到实际的一个案例:有时候有机缘听班老师讲课,身边存在一个典型的问题,在班老师讲课的时候,假如身边的道友有一点儿很小动作或者说一句话,周围的人就受这个影响,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内心外散的状态比较强烈,可能导致老师传法的机缘断掉了。所以,平时我们应该加强自己内心的修炼,控制好自己的心念,尽量不要外散。

主持人:了解心识散乱之轮回的根本后,我们就该学习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来进行对治?那下面我们具体讨论下无著菩萨的偈颂。

正波师兄:我先忏悔一下。刚看到书下面的小字:加哲仁波切,就是土美仁波切,就是无著菩萨,也就是《佛子行》的作者。

藏龙师兄:“昔日感受苦乐如波纹,已尽无迹切莫追忆之,若年当思盛衰与离合,法外何有可依嘛尼瓦”可能告诉我们这样有一句话是:过去是杂念。过去的东西和现在身上发生不能形成主要的联系,思维盛衰与离合可能告诉我们观无常的一部分,再去想些别的对于我们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宁贝师兄:是不是说我们过去的荣华富贵,快乐痛苦,不要活在过去当中,不要贪执曾经拥有和以前想要拥有而未拥有的。

正波师兄:人都有一些怀旧的情节,比如充满优越感的场景,或者感情,经常处于回忆往事,但实际仁波切所说如波纹一样,散去无痕迹了。

助美师兄:讨论这部分的时候我一直有个疑问:什么是美丑好坏,这个区分到底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呢?后来理解可能是因为无明所产生的业力感召,认为这个东西是美的,或者是好的。

夏哲师兄:“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无法实现之希冀”我有一个问题,“舍弃无法发实现之希冀”,这里的希冀与梦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难得我们不能有梦想么?

藏龙师兄:对第二句让我觉得:未来是妄想。想了过去没有实际意义,那我去想未来吧,给自己规划这样那样好有如镜中花,随着自己的贪心流转,仁波切说了“何有行非法空闲嘛尼瓦”,我们若是有了这样的思考未来的时间,倒不如抓紧时间修法,因为无常死期不定,恐怕生命就会蹉跎掉了。

正波师兄:这个问题在其他群里也有师兄提出来,就是说我们不是不可以有梦想,但要和颠倒梦想的有一个区分。梦想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确定自己能够最终实现,并且为了利益更多的众生的这样的一个想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梦想。若只是自己的自私执着而设想,我们可以称之为颠倒梦想

藏龙师兄:随喜夏哲师兄和正波师兄。我个人觉得是若讨论佛教课,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我们把它称为梦想还是设想还是规划也好,一定是应该和发心联系在一起,如果在佛法的发心联系一起,那是有意义的。若是世间法的发心,这个梦想暂时性的满足我们内心的好物和感觉,但是对我们解脱方面有没有真正的帮助,不敢说也不好说。“何有非法空闲”,如果我们所想所思所做,不在佛法框架之内,就属于颠倒梦想。当然不否认怎么去教育小孩儿,孩子成长怎么去有梦想,内容比较多,就像刚才嘉措师兄提到老师对小孩儿的要求,有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成为人才的时候收获很多优秀的思维方式,能够将三殊胜的思维框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传播佛法当中,就更有意义了。

助美师兄:非常赞同藏龙师兄的观点,在框架之内我们的发心,我觉得是一个合理的梦想,但如果脱离框架,可能就是无法实现得到解脱的希求,这两种的不同之处,前者是发心能够利益众生,后者可能是随业流转。

藏龙师兄:对最后“暂时琐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所作所为无义嘛尼瓦!”我先说说我的一个理解,表面上看有点像最近流行的一个词儿“活在当下“,但真的怎么做到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我们经常听到,我们不去做事赚钱怎么能去做这样的事儿做那样的事儿?师兄们能不能结合现在自己实际生活当中的所作所为,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呢?

夏哲师兄:“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为什么说是精勤无义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生活都需要积极向上的去努力。藏龙师兄也曾说过:现实生活中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请师兄们帮我解释一下?
助美师兄:对于藏龙师兄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对于我们年轻人,包括上学,工作的人也好,首先应该有个正确的人生观,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去做更高层次的事情吧。老师也曾讲过“质量和技术”,我们可能从学校还是单位学到的大都是技术上的,但对于我们来讲,应该兼具“质量与技术”,其实我觉得人性都是一样的,不管种族,如果把人做好了的话,到世界任何地方都是没问题的。

藏龙师兄:“现在”我们提到了一个梦中生计,对现在事情的强烈执着,和自己的一个好物的感受,也可以称为颠倒梦想,源自于我们的贪嗔痴吧。仁波切的三步骤,其实是步步在递进的,结合实际的事情,我还可以说我们所做的事情和自己的发心一致的话就变成精勤有义了

夏哲师兄: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实际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以佛法的框架来,以发心来区别自己做的一切事情是否有意义。
正波师兄:赞同藏龙师兄的观点,我们做事儿的时候还是要确定一个目的。就像我们要去哪一样,得知道自己的目的地,然后选好方向,如果连目的都没有,也没有方向,只能是越走越糊涂。

藏龙师兄:对整个仁波切所说的偈颂,联想到修佛子行时提到“会遇悦意之境时,当视犹如夏时虹,虽然美妙然无实,断除贪欲佛子行。诸苦如同梦子死,实执幻象极劳累,是故遭遇违缘时,视为幻景佛子行“我个人理解,我们把过去当成实有的话,是一种贪执的心念,我们若把未来当成实有,若不在佛法的框架内也没什么意义。我们说当下所做的事情,大乘佛法里也强调,当我执存在的时候,一切的分别念,我们身体被作用的载体它存在,我们一切的苦乐感受都存在,由三轮体空的概念来理解,我们过去,未来,现在的感受都是没有实义的一个状态。那不是我的境界所能理解的,我只是用概念的理解。不应当把一种事情看成实有,但我们的习惯是对现实生活里常执为恒友。

正波师兄:通过忏悔我记得一个方法转为一种道有,就是把它变成对修行增上的一个想法。

夏哲师兄:自己作为一个初学者来说,没有调伏三毒分别念,就无法将佛法融入自己相续,对于过去现在未来自然就容易颠倒梦想,所以应该从理论上多多学习佛法,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才能让佛法融入相续调伏三毒,减少自己的执着和分别念。

藏龙师兄:一开始宁贝师兄,问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闻法。在闻法方式里最初讲了两种发心,第二部分我们讲的是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那里面讲了五种圆满,如果我们能在听法的时候如果能有这五种圆满的观待,我们就能告别这种外散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将自己闻思的方法落实到修行中,避免一种纸上谈兵的学习。

内收:
正波师兄:我感觉就是说,像书中说的受持佛法的个别词义,像熊瞎子劈苞米一样抓一个丢一个,有时候我们过于在乎细节,对于某一个词义抠的比较多,对一个问题纠结的时间比较长,没有形成一个大的框架,能把所学的串起来。听课的时候应该脑子快一些,就比如上课记笔记,尽量把要点记下来,课后再回忆。现在设备提高了,比如录音笔,但还是应该平时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平时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能清楚对方想要表述的是什么,得听懂别人讲的是什么

宁贝师兄:第一次看大圆满就是这种感觉,因为对佛法的术语不太懂,看的时候特别注重词义,看看一会儿就睡着了,不像看其他书走马观花的那么流畅

藏龙师兄:我说一个对内收案例的体会吧:师傅在讲法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一个问题就是有师兄跟我说师傅的汉语发音不标准,因为两个词儿没有听清楚,结果导致师傅所讲的内容都没听清楚,一个事情都是关联,任何事包括讲法都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能全局的掌握逻辑关系可能就没问题了,也可能是我们自己听课的习气毛病。

疲厌:
藏龙师兄:那我谈谈对疲厌的理解,我想先说一些现象:我记着跟老师参加过很多皈依的法会,每次参加皈依法会会遇到两种皈依心态的人,第一种是问:多长时间啊,几个小时啊,短点儿就去,时间长一点儿就算了;另一种听都听不够,撵都撵不走,我想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佛法的信心和理解,对解脱有了自己坚定的信念,我想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正波师兄:回想起当年去保定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有的时候下午怕赶不上回程的火车啊,会产生对听课明显不走心,虽然每次上课时间非常紧迫上师加持但没有一次赶不上火车,忏悔!以后应该珍惜每次老师上师讲课的机会,而不应该因为时间长,或讲的内容多而产生疲厌的态度。这是我们多少世来才能听闻殊胜的佛法。

藏龙师兄:当然这部分最能考验人,也看自己能不能在以后闻法的时候经得起考验。

喇嘛千诺!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圣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嘉措合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GMT+8, 2024-4-23 16:06 , Processed in 0.0948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