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92|回复: 1

保定附中13班1组--因果不虚的功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5 23: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30分钟
   
     


       





   
   
   





因果不虚
身恶业--班玛涨仲
引言: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內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不同的安乐与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谁安排的。一切都是因、缘、果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㭁大。然而六道中的父母众生却不得知这一规律,不遵循规律办事。所想所做都背道而持,都想获得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都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一十不善法。非常迷茫。我的这些父母众生真的太可怜了。我真心希望在我听闻和修持正法后有能力让这些众生能够相信因果,学会取舍善恶。也修学佛法证得佛果。那么究竟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不善业呢?
一、所断之十不善业即:三种身恶业丶四种语恶业丶三种意恶业。
   Ⅰ、身三业包括杀生丶不与取和邪淫
   ①杀生:指杀害他人的性命。
    圆满杀生的罪业要具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境   造杀业首先要有对境,对境就是:圣人、人和非人。
    圣人;指佛,菩萨,阿罗汉、上师和善知识等。
    人:包括未出生、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指胎儿如今堕胎较多也是杀人。已出生的指孩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非人:指天人、阿修罗、傍生、恶鬼,地狱道的众生(能伤害到孤独地狱的众生)
   第二;  动机:山贪嗔痴的心态而杀。再有是没有烦恼不是以贪嗔痴的心态而杀。例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以悲心而杀没有罪过。杀生的动机必须是在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的状态。思想、主观上是有意的,无意中杀生虽也造业但并不是很严重。
    第三:行为  就是杀生的行为自己亲自杀或让别人杀、以及随喜别人杀都是杀生的行为。
    第四:结果  就是断除他的命根。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在杀生之上没有到的罪,说明杀生的罪过最大。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现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杀过生,没有造杀生的罪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在脚下杀死了不计其数的含生。现在的一些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用无数的生命来迎请款待他们。商人为了利润而杀生,农民为了收获庄稼而杀生、结婚、过满月请客而杀生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造杀生业的,这些最终都不离苦的本质。
②不与取:
1:什么是不与取?
  主要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等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在对方没有给予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具为己有。
2: 同杀生一样完整的偷盗也要具备四个分支:对境、动机、行为、结果。
   第一:对境 指既属于他人的受用又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他人受用不仅指财物也包括如名气、地位、好的机缘等。若是具为己有也属于偷盜。
  第二: 动机 动机有善意和恶意的,恶意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与取的行为。善意是指为了度化他人,为了断对方的贪着或者阻止对方拿这些受用或财物去造罪业,这种方式的前提首先不是为了自己其次能够利益对方。
   第三:行为 自己亲自做、让别人做、随喜他人做、运用权利和势力不择手段的做都属于不与取的行为。不与取分三种  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运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例如国王、大臣派军队等在明处抢别人的东西及受用。利用职务,权利收受贿赂、偷税漏税、占别人便宜。
   盗窃不与取:主要在指暗处通过各种手段,偷偷摸摸的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欺诳不与取:主要是指利用一些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受用据为己有。
   结果  结果就是心里知道了已经属于自己的了。有这样的想法、念头的时侯就圆满了偷盗的罪业。
③邪淫  圆满邪淫罪业也需要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
邪淫的过患特別严重,出家人应该彻底断除这种不净行为。在家人主要断除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为。另外还有非人、非时、非处、非境、非法和非量。
  1、 非人  与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净的行为属邪淫。与别人已经支付了钱财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净的形为也是邪淫。
  2、非处  在密处以外的地方。
  3、非境:在父母、上师、善知识僧众附近能听见看见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经等三宝所在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都是邪淫。在人群当中或有光线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邪淫。
  4、非时  在白天、受持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患病期间、产妇尚未完全康复期间和伤心忧愁之时有不净的行为却是邪淫。
   5、非法  通过欧打、强暴等手段发生不净的行为也属于邪淫。
语恶业--班玛达剑
语恶业分为四部分:第一,什么是语恶业;第二,语恶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语恶业的危害;第四,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造语恶业。
   那么什么是语恶业呢?在普贤上师言教里,对语恶业的讲解很清楚,总共分四种: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而且每一种语恶业又从轻到重分了若干情况。
   第一种是妄语。妄语分为一般妄语、大妄语、上人法妄语。妄语就是骗子说得话、就是谎言。在说谎的时候,说谎似乎是一件既愉快又省麻烦的事;但事实上,说谎很快就制造许多麻烦及痛苦。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骗得了他们,所以对他们说谎,使他们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若他们相信了这些谎言,问题将于日后升起,一旦谎言戳穿,被骗的人肯定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严重的甚至打击报复,为自他众生造更多的恶业。
   第二种是离间语。这些言语往往是通过制造他人的分歧以提升自己的利益及伤害他人为目的。假若我们知道某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利益或致使他们痛苦,因此基于嗔恨心或无明而说了一些深深伤害他们或造成他们失和的话,这就是离间语。
   第三种是恶语。这种言词是基于嗔怒或其他不善的意念,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严苛的言语不会造成病痛或饥渴之苦等身体方面的痛苦,所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伤害性的话语如同武器般危险,因为当我们以刻薄粗暴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时,它会引起许多心理上的痛苦,能够引发嗔恨或其他烦恼心。所以,最后对方可以会觉得无法和我们相处。
   第四种是绮语。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无论是哪一种语恶业,其本质还是因为自身对事物的不认知,也就是愚痴造成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会被表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贪心或嗔心就会指导我们用欺骗的手段去谋取暂时的利益。熟不知,即便是得到了这种利益,也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相反会使自己更贪心,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更嗔怒,进而越来越迷失自我,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不但损伤自他一切众生互信、互助、互爱及积极、良善的情感,而且会使更多被欺骗的迷茫的众生校方,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及悲悯心转变为怀疑、嗔怒、嫌恶、傲慢、猜忌等不和谐的烦恼心,业力也随之扩散、增长!因而使众生陷入甚深的痛苦之中。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对于众生来说,真假对错只是我执,更不可能辨清真假对错,一旦语从口出,即便是自己觉得对,别人也相信是真的,也有可能具足语恶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世间人,肯定不能噤若寒蝉,更不能缄口不言!面对这么矛盾的选择我们怎么做呢?
修持一切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起心动念更不能脱离三殊胜,更何况说话,所以说话做事心中长存慈悲,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行为意识全过程。这种结果于今生、于来世都很好,因为它将不会累积语恶业的业习。慈悲在心间,一切为利众生就能减少嗔恨心及不良的动机,所以它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人的良善动机也会因而增长,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也将随着增强。这种良好的习性将人带来更多的平静与快乐,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开展,纵使
些许的努力也能使我们有所收获。

意恶业--班玛噶当
分三:一、贪心 二、害心  三、邪见
意恶业由“我执”产生起源于“贪嗔痴”。
贪心:书中的解释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对于贪恋世间的感情,贪爱某一种味道,声音,我们的六根对喜爱事物的依恋是不是都属于贪心,所以贪心应如何定义,解释?
害心: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害心不是只有因损恼他人而产生不良后果以后而害心,只要是起心动念中包含一丁点损害、嫉妒、仇恨的心相续都应属于害心。但是害心中也有例外,意外收获功德。举例,我与傻猪之女结婚,甲因害心拆散我们夫妻,甲是否无意中有少许功德。狗追猫绕佛塔三圈,如何解释?害心的发心是根本只有损害他人,而完全没有想利益他人。
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 二、常断见
①无有因果之见: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世间中很普通。六道众生中都逃不出因果报应,甚至佛祖释迦牟尼也因脚中刺入降龙木刺,头疼的公案。可见因果的准确公平。在世间法中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善报,恶报”的实例,佛法中讲作为”人身”无始以来的善业或恶业都像数不尽的不同的种子一样在“阿赖耶识”或某一地方中生根发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就是我们在世间法中的生活环境,有些种子很适应某种环境生产迅速,当遇到适时的时机开花结果(因缘和合),善业的种子播种多,收获果实的时间就短,收获的数量也多,反之亦然。所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②常断见
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编入天是造世主等看法。
断见: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都属于邪见。
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这两张罪业最严重。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是罪大恶极的,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处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供养上市、僧众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举例说,看佛经、发本、诵咒时,饿了,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吧,要比平常杀生罪业严重)因此。除非的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间,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恶业。

十不善业之果、应行之善业---班玛巧到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一、异熟果
产生原因                  投生结果
贪心                             恶鬼
嗔心                             地狱
痴心                   旁生
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
经论依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如果按       烦恼程度+动机大小分类:
上品恶业:贪嗔痴极其粗重+长期积累恶业               地狱
中品恶业:        恶鬼
下品恶业:        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 ”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
   
   等流果。
等流果分为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概念: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经论依据:《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
    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1、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 ,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2、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
   经纶依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果报一: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果报二: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
   经纶依据:《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   
   经纶依据:《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5、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 :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 ,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
   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
    《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7、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8、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经纶依据:《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9、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经论依据:《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增上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

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的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前段时间,因为有些孩子读书的问题,我需要跟一些农民交往。在此过程中,有个农民告诉我:他们当地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在庄稼成熟时就来一场冰雹,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几乎都颗粒无收。实际上,这即是他们的共业所感。就像汉地一些有钱人,全都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各方面的条件也极其优越;而有些乡村的农民,始终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里,环境特别肮脏,条件也特别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群人各自的共业现前。所以,每当我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十善业,如是快乐值得随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环境时,不由自主会觉得:“这是当地人所造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这一点,应当这样来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现在一些繁华城市的附近,常有许多民工住在特别不卫生的环境中,这即是他们昔日邪淫的果报现前。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却偏偏住在厕所旁边,房子里也非常不洁净,这肯定都跟前世业力有一定关系。
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整个生活很不稳定,没有丝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安全感,心里经常慌慌张张,总遇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违缘。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拉萨那一带,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说布达拉宫、桑耶等圣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里、萨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绿化得特别好。所以到了那里以后,经常会想起这些业果。
绮语: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贪心:以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地里庄稼也不生长,种种疾病、战争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新闻也知道,那里要么出现饥荒,要么发动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并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年都不断地频频发生。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没有,蔬菜也没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贫乏,荆棘、毒药等对人身不利的因缘却多之又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些地方的人看见一个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宝般,拼命地挤着抢着——如今可能稍微好一点了,过去有些地方听说很多水果都没有,他们特别羡慕南方人,因为南方的生活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 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有些师兄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
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
    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一切业之自性--班玛萨森
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各种痛苦和安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往世或今生所行的十善业或十不善业产生的。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我们很多人特别在乎钱、权利/地位和身边的亲人,但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只能带走曾经所做的善业和恶业结出的种子,善业的种子将在中阴和来世带给自己善道的情绪,恶业的种子将带给自己恶道的情绪。《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所以现在造的善业恶业,虽然有时不会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毁灭的,各种条件成熟聚合时一定会感受到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就像我没学佛之前也会经常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不仅如此,就算是不被业力迷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下面就讲几个公案,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进攻,杀了八万释迦族人,这时世尊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释迦族人作渔夫时,捕杀了许多鱼食用。一天,捕捉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由于干燥辗转翻跳,它们俩心想:我们没有罪过,这些人却杀害我们,将来他们无罪时,也愿我们杀害他们。(发如此恶愿而死。)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兵卒。今天释迦族的人们被斩尽杀绝了,我当时投生为一渔夫的小孩,当我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就笑起来了。以此业感今天头痛。如果我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那么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萨时杀害短矛黑人的业果。
  此外,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即: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于此地狱,正在感受各种痛苦。他说:“您们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弟子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80没有沙门的善行,沙门的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我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我的骨灰做成了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养我的遗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没有(前世的)因缘,所以外道们没有听见。目犍连后来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说:“我虽然说了,但是他们没有说什么。”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那么我去说吧。”于是前去转告饮光能圆的口信。外道们(听后非常)愤怒:“这个人不但责难我们,而且还诽谤我们的本师。”因此,便喊来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如苇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众生)聚集一处也是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动摇,何况被这些遍行外道殴打。但是,当时由于往昔业力成熟,(甚至)连幻变都想不到,又何况说是能显示神变呢?(当时的目犍连尊者好象)与凡夫人没有差别。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起背到祗陀园,舍利子说:“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趋入了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趋入涅槃了。
  又从前,克什米尔的一位RA瓦德比丘获得了神通和神变,也摄受了众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丢失了牛犊前去寻找。看见林中冒烟,于是去那里,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他:“你在做什么?”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看时,发现里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锅里的法衣变成了)肉。主人把他带去交给国王,呈禀:“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其关入监牢。几天后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犊,主人又到国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但因国王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后来他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确实没有犯罪,请求国王释放他。”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时,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后悔地对他说:“我延误了这么久才释放您,造了很大罪业。”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己的业力所感。”国王问:“您曾造了什么罪业?”他说:“我往昔转生为一盗贼,当时,因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追赶,到了林间我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独觉被逮捕关进监狱六天,以此业的异熟果,(我于)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这样的痛苦,不过这是最后的异熟果报。”
   此外,印度乐行国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给他一件五彩锦缎的无缝衣8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继承王位时再穿。”“你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本来国王驾崩后应由太子继承王位,但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体的,所以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是不会去世的,而且龙树已获得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因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王位呢?”“龙树阿阇黎是菩萨,如果索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的,此外别无他法。”于是太子到龙树菩萨面前去索要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如何砍他的颈部,但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一样,无法砍断。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来砍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便落到了地上。龙树菩萨说:“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之后便趋入寂灭(涅槃)。像佛陀和龙树菩萨那样的圣者也需要感受往昔十恶业的异熟果报,何况我这种时时刻刻都在造恶业的众生,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极为谨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由这个恶业的因导致其他的恶业的果,这个恶果又是恶因,最后恶因恶果,恶果恶因,就像地狱众生,永无出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谁都不能超出因果之网,一旦对此有所违越,势必无法逃脱它的惩罚。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业也不应认为此是轻罪无所谓而轻视。如《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树木成长过程中,每年(果实成熟时)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许,但是这也无法比喻善恶果报的增长。寂天菩萨说:“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仅仅一点点就不屑一顾。比如我们平时用转经轮,或者供一盏灯、一束鲜花、磕一个头,对佛塔、佛像转绕一圈……这样的善业看似微小,但实际上果报非常广大。
   接着我要讲一则因微小的供养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果报的例子,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贫人时,(一天)拿着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见德护如来去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接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吝自己的钱财和物品,遇到寺院或道场,尤其是遇到具足法相的上师要以清净心、虔诚心进行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平时喝水吃饭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咙中间接受饮食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右肩安坐;平时看到自己喜欢悦意的地方或者物品,比如清澈的泉水、葱郁的森林或者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衣服等等,都可以广做供养,心中观想“为了众生得解脱,供养上师三宝”,……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净除修行上的违缘障碍
如《贤愚经》云:“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善业和恶业一旦条件成熟果报马上现前。不懂得这一因果规律的人,纵然再有才华、再富有,也属于愚痴之列。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不管你承认或者承认,因果都是规律,谁也抹杀不掉、推翻不了。即使自己没有学过佛教,也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到这样,因果规律处处可见,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会有很大利益。
    另外,虽然违犯细微的学处,也会产生很大罪果。《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讲,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教法,难道还要破坏我之教法吗?你当以自己本来身相来听法。”翳罗叶龙王说:“有很多众生损害我,所以我不能现出自己的身相来。”世尊便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于是它就立即显出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头上长着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地压着,并且树根上弥漫了许多小虫(啃食它),所以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弟子们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叶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愤怒,轻毁学处,砍了那棵树,(律藏中规定比丘不能砍树),以此果报今生变成龙王。”
如此一切善恶业中,辨别是黑业、是白业或是轻业、是重业等唯有看自己的心善不善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树的根是药,那么它的树干和叶子肯定是药,如果树根是毒,那么叶子和树干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药的枝叶等。同样,以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乐不清净,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变成了不善业,如果意乐清净,虽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恶业,但实际上已是善业。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例如,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等。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一个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住无量劫(感受痛苦),实在可怜,若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业大悲商主不但未堕入恶趣中,而且)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恶业,因为他是菩萨亲自杀了一个人,实际上是善业,因为他没有牵涉私欲,暂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并且究竟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是极大的善业。
   同样,星宿婆罗门的儿子,许多年中在林中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生起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对她生起大悲心,与她结成夫妻,(以此业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也是开许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贪嗔痴所引起的行为,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所以在十种恶业现象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在佛子菩萨利他的清静发心下,都可以转成善法,是可以开许的。贪心、害心、邪见三种意恶业只要升起一念,就已经污染了自相续,决不能转成善法,所以对任何人都没有开许。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心,因为任何事情是善是恶,不是靠外在的行为和语言来辨别的,只有自己的发心才是唯一的标准,心善我们做的事情才叫做善事,哪怕是打人骂人,就像上师对待弟子一样,上师经常会示现愤怒,只是为了直接对治对方的问题。心若是恶的,不清静的,即便外表伪装的天衣无缝,满腹的甜言蜜语,做的事情仍然不是善事。就像我一样,每天都在拿着计数器不停的念咒,在别人眼里我学习很精进,但我满心都是贪心和邪知邪见,比如说,我想念咒的数量超过别人,如果这样,念再多的咒也不会有功德,上师说过:清静的人唱一句歌,也比不清静的人念10万的咒语功德大。这正如《功德藏》云: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时,首先要观察自心,就像奔贡甲格西那样,从前,有一次许多施主去拜见奔贡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非常善妙。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的面前表现很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这是不清净的发心。所以他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语说:“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知道这件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尘最好。”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都应像奔公甲格西那样,决不给自己的不清净发心套上发心的光环!如果发现,马上以上师或佛菩萨为所依对镜,观想上师在一肘高的虚空放光加持自己,我们猛力忏悔对治,并发誓绝不再犯,使自心不受意恶业的染污。《大般涅槃经》讲过:“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同样,阿底峡尊者也说:“我自己入了别解脱门后,细微的过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萨乘对于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出现过一两次过失;入了密宗金刚乘,虽然犯过很多过患,但是全都立即忏悔了,从来没有不忏悔而让罪业过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样,出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罗,立即做忏悔。
   同样,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奔贡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养了许多酸奶,他想:好象到我这里,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紧接着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便自言自语:“象你这样的比丘对饮用酸奶具有这么大的信心。”于是他把碗扣下,供养者来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饮用过了,不愿意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其他清净比丘平等得一份,没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取舍善恶,调伏自心,久而久之则自相续全部可成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单单是黑色石子,精勤进行对治,取舍善恶,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往昔这些高僧大德的对治方法都特别殊胜,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效仿!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连细微的罪业也不要沾染上。虽然今生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之边际无法现见,并且也将有不可思议的业果要感受。因此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采取现行对治力后,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成熟于今世,于今生感受(那些恶趣)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在今生成熟。”(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行广释里讲,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而且,不是我们学佛后,就会一帆风顺,往昔的恶因势必会成熟,肯定还会有障碍,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不一样的是,学佛前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学佛前,遇到不好的事,都会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学佛后,我们会明白不管逆境顺境都是业的自性,都是无常的显现、因果的规律而已。学佛后,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去理解原来自以为痛苦的事情和生活。
   同样,也有(今生当中)唯一造罪业,(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业成熟而暂时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压在土下而死,堕入地狱中。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并且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其果报也必将成熟于后世或后后世。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凡夫,十恶业是要全部断除的!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相和有相所束缚,无有解脱之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实相之见解同时,必须细致地取舍因果。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一目了然。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凡夫众生的意境,那么上师仁波切最初时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种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样严重的罪业,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了,因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精进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从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象我那样的精进,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么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那时,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则应心生惭愧,觉得自己梦中都这样太过分了,然后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21遍诚心忏悔。假设昨晚梦到行善,就应该心生欢喜,同时将善根回向众生,并默默发愿:“昨晚行持的善法还不错。在今天,我要继续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而竭尽全力奉行善法、断除恶业。”
   二、晚上:
   到了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像块石头“砰”一声就倒下去,蒙头就开始呼呼大睡。而应当在床上端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
   倘若成办了善事,则应感到欣慰,并回向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假设造了恶业,就要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这样做,完全是毁了自己。”对此应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
   用这些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调柔自心,用正知正念摄持生活。

以上是我们组对因果不虚这一章的理解,请各位师兄指点指正,合十!喇嘛钦诺!
发表于 2014-4-27 0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你发了 10几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GMT+8, 2024-4-26 05:47 , Processed in 0.2277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