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57|回复: 0

【20140521】北京中心微信群讨论——依止上师之中间依止上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2 11: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我们依止上师的数量,应该是一位还是多多益善?为什么?
引言:因为大成就者们在依止上师的时候也不尽相同,比如仲敦巴上师只依止过5位上师,主要是依止阿底峡尊者。 又有一位桑朴瓦上师,依止了很多上师。凡是遇到有人说法,便前去听闻。哪怕别人说“依止他听法,有损你自己的威仪”,他也会回答:通过这次闻法我得到了听闻的利益与随喜的利益。
讨论:
班玛帕波:实际可能从很多上师处领受过教诲,但以“依止上师”而言,一位就够。无论哪一位上师,只要是具德具格的上师,都可以引导我们走向解脱。
班玛速索 :我覺得是不是要先區分根本上師和上師呢?
班玛给哇:那要看是广义还是狭义的上师。只要是善知识都可以依止,就无所谓数量。
班玛正波:恩恩 师兄们说的都很对 实际我也是觉得这个还是要看自己的根器以及宿世的因缘 但无论如何 一定要依止上师 这也是上次我们所讨论的。就像课本提到的 可能我们依止了很多的上师 但自己的根本上师只有一个。“善知识”的概念其实很广泛,我们之前也曾经讨论过。只要是在某些层面或是一瞬间可以给你带来感触,在那一时刻我们都可以称其为善知识。如米拉日巴尊者说:“若见罪人死亡时,为示因果善知识。”
2、书中接着提到了弟子应该具备的条件,师兄们分享一下自己都有哪些不足?
弟子应具备的条件广的有:精进大铠,智慧极坚,承侍上师,依教奉行。密乘弟子有:具大信心;具大智慧;广闻博学;具大悲心;敬护净戒;三门调柔;宽宏大量;慷慨大方;具有净相;具惭愧心。
大家一致认为基本上只有最后一条的惭愧心了。但首先能看到自己不足就是有觉知,关键是后面如何去做,就像现在所有坏习惯都是不断串习的结果,对于培养好习惯我们一样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串习。但如果只停留在有觉知,没有后面的“行”,那我们就不只是颠倒梦想,还是明知故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叶公好龙的层面,而是应该切实的去实施。而在此过程中,对上师的信心是基础。
另外依止上师应具备的条件:极护上师具善巧,厉斥不嗔如良驹,来去无厌如船筏,犹如桥梁承贤劣,犹如铁砧忍寒热,依教奉行如忠仆,断除我慢如扫帚,舍骄慢如断角牛,契经所说依师法,以及《华严经》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善知识,能够摄尽所有亲近意乐的关要。即:如孝子心、如金刚心、如大地心、如铁围山心、如仆使心、如除秽人心、如乘心、如犬心、如舟船心。若能以此九心亲近具相善知识,必能获得成就。而这些都可以从米拉日巴尊者依止玛尔巴译师的传记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如何以三种承侍另上师欢喜?假使我们有机会照顾上师饮食起居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去做?
所谓三种承侍,下等为财物供养,中等为身语承侍,上等为法供养。书中也提到了最好的供养是修行供养,也就是去闻思、实践上师的教导。《长阿含经》说:“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养如来。
讨论:当我们有机会照顾上师的饮食起居,那一定是全心全意去做,但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态该如何调整?
班玛帕波:因为平时也身在其中地感受,当我们有机会亲近上师,有机会照顾上师的起居的时候,我们很少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太多的例子,不想这里一一列举了。我觉得这个时候更是考验我们如何理解依止上师的时候。
班玛速索:是!我自己,更多是对上师的执着。
班玛帕波:好像是我们在照顾上师,其实完全是上师在照顾我们。
班玛给哇:其实连理解别人都做不到,何谈照顾上师啊。一直都是上师在照顾我们的。
4、我们应从帝诺巴尊者和善星比丘的公案中学到什么?
5、如果上师的行为变化莫测,没有固定性,甚至表现的脾气很大或是做一些你认为不如法的事情,弟子应当如何观待?
班玛速索:对上师要有清静心
班玛给哇:上师是空行中的清静心
班玛帕波:写了一大段的例子,又怕有人对号入座,还是不说了。上师说过很多次
,生活上上师即便像乞丐一样也会生活的很快乐,我们又机会照顾上师的起居,是给我们自己机会依止上师的意行,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内观自省,从而进步的过程。
班玛正波: 就是如此 当那诺巴看到帝诺巴尊者示现为一个吃鱼的乞丐形象时并没有升起不清净的想法,而善星比丘在佛身边反倒只看到佛的各种过失。善星比丘的故事也很值得思考,他曾经证得四禅的果位,但后来又退失了,他可以对于经典自由演说,却不升信心。最后沦落到花园中成为饿鬼。
班玛给哇:在没有信心和清净心的时候,要积累福德资粮
班玛正波:但我们由于往昔的习气毛病深厚,世俗的东西又过于固执,因此上师示现很多比如垢净等行为来让我们打破固有的这些。
班玛帕波:给哇师兄说的对,但是如果陷在这样一个悖论里就讨论不下去了。我觉得所谓这些“脾气大”、“不如法”的衡量,是我们基于累世的业力和今生的世俗环境造成的,我们有这样的直接反应不一定是衡量,但是经历这样的过程,我们打破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接近解脱。
班玛正波:比如看见上师在地上吐痰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印象会是他其实是在打破执着并同时利益众生吗?
班玛正波:又比如:那诺巴尊者在见到帝诺巴之后,上师其实是并没有直接摄受他,而是给了他一把虱子让他杀掉,那诺巴尊者没有这样做,于是上师说:若你不能杀死自生自灭业习思绪的虱子,就很难找到上师。之后消失了。那诺巴尊者尚且如此,我们又怎么能一步到位呢?
班玛速索:实话实说,我会衡量…但有时候会想,那也许是上师与其他众生结缘的方式…但还是忏悔自己!
班玛给哇:上师是佛。对于上师的示显,要看我们是以世俗心来看待,还是清静心/信心。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上师在发脾气,也可以看到上师在破除我们的执着,斩断刚刚萌芽的不正确的思想,谆谆教诲。
班玛嘉措:我一般对老师的特别行为,第一反应是会愣一下,然后就没太多感觉,就过去了。没有像师兄们想的那么深刻。是应该思考老师示现的意义
班玛正波:对上师升起邪见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堕入金刚地狱,哪怕这个世界毁坏了仍不能得到解脱。关于善星比丘的结局:我曾经看到一个说法是:贤劫剩下的每一尊佛出世的时候都会讲善星比丘的故事,之后,他才会由饿鬼道堕入地狱道。但以他修行禅定以及闻法的善根 他仍种下了解脱之因 这也是如来十力。
班玛帕波:上师与弟子在利益上是零!这个既是状态也是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升起清净心。混杂了利益,心理上总想“占有”上师,用我执去供养,永远伤害得都是自己。
5、书中列举的平时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的行为,我们没做到的有哪些?
我们说对于上师的信心以及种种行为,需要不断积累资粮,才能慢慢做到,但平日的这些律仪我们只要用心当下就可以做到。而这也都依赖于信心和恭敬心的培养。但有时候距离太近了又摆不好自己的位置,距离远了又谈不上依止,因此上师教导我们要不远不近的做人。平日里把握住自己的心念更为重要,因为身口意是分不开的。我们平日里的问题就是傲慢和怀疑太多,所以才不容易清净自己。我们会经常说师父说得逻辑太快听不懂 但是一旦直接告诉我们之后 我们有没有去实践的勇气和信心。最后援引班玛帕波师兄的发言:
班玛帕波: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问题就是我们前进的路,不用去排斥,也无法回避,很多人都说怎么才能有信心?上师说,在没有足够的福德资粮的时候,就没有真正的信仰。那如何才能积攒足够的福报资粮?按照上师的教诲和开示,认真的闻思修讲辩著,认真的做好早晚课,多参与放生供养的善事,都是积累福德资粮的办法。
本次讨论还剩余两个问题等周日的时候继续讨论。
回向偈: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圣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班玛陈来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GMT+8, 2024-3-29 13:17 , Processed in 0.2894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